昆明动物所神经科学研究取重大进展-国内聚焦-资讯-生物在线

昆明动物所神经科学研究取重大进展

作者:上海卡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11-05-16T00:00 (访问量:1715)

摘要: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马原野课题组和胡新天课题组承担的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猕猴前额叶-顶叶在不同空间坐标系处理信息的作用》经过五年(2004-2009)的研究,取得较大的进展,该研究团队发现了灵长类大脑前额叶背侧部涉及到了和“自我”相关的信息处理。这可能是人类自我意识产生的神经基础。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马原野课题组和胡新天课题组承担的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猕猴前额叶-顶叶在不同空间坐标系处理信息的作用》经过五年(2004-2009)的研究,取得较大的进展,该研究团队发现了灵长类大脑前额叶背侧部涉及到了和“自我”相关的信息处理。这可能是人类自我意识产生的神经基础。

大脑前额叶是位于灵长类动物和人大脑半球额部的一块皮层,这块皮层和灵长类高度发达的智力有明显的关系,被称为“脑中之脑”。尽管对前额叶在脑高级功能中的作用谁都不会怀疑,但很多具体的细节还是不甚清楚,比如背侧大脑前额叶在处理工作记忆信息时,是否处理所有的空间工作记忆信息?他们的研究结果清楚地显示了背侧前额叶仅对自我为中心的空间信息处理负责,而与大环境为中心的空间信息处理无关。那么其意义是什么呢?在动物界数千种动物中,只有人,大猿,海豚,大象和鸽子少数几种动物能认识自己的镜像,这种能力被认为是自我意识产生的萌芽。在前额叶背侧部,一些神经元可能同动物的体态语言和”精神图象”有关,而语言和精神图象在自我意识的产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认为背侧部前额叶以自我为中心的空间功能可能不仅仅同工作记忆有关,而更可能同“自我意识” 的产生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该研究结果得到了国际相关研究领域的重视,最近,英国一家著名的神经科学杂志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IF 7.8)特邀请该研究团队对其系列研究工作撰写了一篇综述文章《The egocentric spatial reference frame used in dorsal–lateral prefrontal working memory in primates, YuanYe Ma et al, 2011 》。这篇论文现已经在网上发表。

生物通推荐原文检索:

The egocentric spatial reference frame used in dorsal-lateral prefrontal working memory in primates.

The dorsal-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dlPFC) has been proposed to be the site of spatial working memory (WM), and this concept has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functional studies of the prefrontal cortex (PFC). The concept of spatial WM has been understood to mean that the location of an object is memorized for a short period of time. However, this concept of space is a simplification. To process the spatial information, different spatial frames can be used. In this review, the authors present data from their own laboratory to argue that the dlPFC is related to the egocentric spat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SIP) in WM. The goal of this review is to introduce and discuss the egocentric spatial reference frame (ESRF) located in the dlPFC. The ESIP in the PFC might be involved in self-recognition

作者简介:
马原野
生于1955。1982年云南大学生物系学士。1987-1988年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后;1995-1996年英国牛津大学实验心理系,访问科学家;1996-1999年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心理学系,博士后、访问科学家。主要利用现代生物物理学、神经电生理学、神经行为学等手段研究意识,认知过程的起源,演化及其脑机制,集中在啮齿类和非人灵长类猕猴的大脑前额叶认知功能的研究,探讨其功能异常与某些精神,神经疾病等的关系及药物成瘾心理戒断的脑机制。建立了“在自由活动的猕猴上进行神经元单位放电的记录”的方法,并成功研制了具有完全独立知识产权的256道神经元单位放电和脑电场电位数据采集系统。发现普通的学习记忆与成瘾的学习记忆似乎有着某些相反的脑机制。此外还发现吸毒者的瞳孔变化有异于常人,并据此研制了吸毒人员瞳孔快速检测鉴定仪,已装备了云南、陕西、内蒙和四川的警方,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五年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40余篇SCI论文。

胡新天
研究员。生于1966年。1994年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系录取,师从著名神经科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C. Gross 教授,进行灵长类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其间,主要研究顶叶,前额叶在空间信息处理中的作用,他的部分博士研究结果曾发表在science 杂志上。2000年,获得了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到贝勒医学院做博士后,师从著名神经科学家Dave Sparks进行眼动的神经控制机制研究。2005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同时,原来的导师Dave Sparks也受聘为动物所研究员,加盟动物所灵长类神经科学的研究。

来源:生物通

上海卡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商家主页

地 址: 上海市杨浦区民京路658

联系人: 陈小姐

电 话: 13788942867

传 真:

Email:13788942867@126.com,kanubio@126.com

相关咨询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