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Exosome,中文名外泌体,是一种能被大多数细胞分泌的微小膜泡,具有脂质双层膜结构,直径大约40-100 nm。尽管外泌体最初在1983年就被发现,但人们一直认为它只是一种细胞的废弃物。然而最近几年,人们发现这种微小膜泡中含有细胞特异的蛋白、脂质和核酸,能作为信号分子传递给其他细胞从而改变其他细胞的功能。最近的研究发现外泌体在很多生理病理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具有不用的组成成分和功能,可作为疾病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2015年,随着精准医学概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如何能做到疾病的精确诊断和治疗。外泌体作为一个新型的研究热点,由于它在体内存在的广泛性和获取的便捷性,已经成为了疾病诊断治疗的潜在有效方式,在精准医学发展上有着光明的前景。
一、研究思路
多发型骨髓瘤是血浆细胞的不正常增生,致使侵犯骨髓的一种恶性肿瘤。恶化的临床和生物学上的异质性可能会导致治疗和预后的不同反应。由于治疗方案逐渐丰富,了解恶化的底层原因显得尤为重要。在临床上,判断肿瘤发生、分期的标志物有许多种,在多发型骨髓瘤中常用基于外周血中的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同时结合染色体的异位、缺失、扩增等信息的ISS体系去判断其预后因素。虽然不少患者在此体系中获益,但在实际的临床上,有研究发现,对于高危的患者,这个体系也不是最适合的。因而本文以临床需求为出发点,结合当下热门的外泌体研究,寻找出更为合适的临床分子标志物。同时作者选择外泌体的研究也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相比于血液游离miRNA,外泌体的生成由供体细胞的内质网产生,并非细胞死亡破碎时产生,更具特异性;
2:在已有的临床标志物中,特异性良好的血液游离miRNA并没有被发现。
二、技术路线
思路解析:整体研究思路较为简单,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标志性研究模式:测序普筛(15人) → Q-PCR验证测序结果→ Taqman Aarray 大人群验证(156人)→随访三年 → 计算并制作PFS、OS、AUC等数据;虽然本研究采用的是临床标志性研究模式,并非任何这样的研究思路都能够发到血液病研究的顶刊,此研究的成功点在于以下几个地方:
1:选样严格,无论在高通量的普筛阶段还是在后期的验证阶段,病人取血必须是没有任何治疗、新诊断阶段,后期病人均用硼替佐米与地塞米松联合用药治疗。
2:多种统计方案相互验证使用,寻找出最合适的统计方法。
3:差异miRNA选择方法合适,其专门选择与多发性骨髓瘤已有研究相关的miRNA作为候选基因。
三、文章解析
Figure 1:作者前后使用高通量测序和Q-PCR平台对初选的病人和正常人(10:5)外泌体小RNA进行普筛和验证,挑选出22个miRNA作为候选的标志物进行后续筛选。
Figure 2:使用Taqman Low Density Aarry 对156个新诊断病人进行筛查,最后开展为期3年的随访。利用Kaplan–Me统计学方法计算PFS(无进展生存期)、OS(overall survival),发现let-7b,miR-148a与MM的PFS相关。
Figure 3:之后作者结合传统的标志物来评估各个指标带来的AUC曲线,研究发现在几年的随访中,作者将ISS、cytogenetics、miRNAs等指标进行结合,这时候的灵敏度优于单个或者两两组合的方式,这个信息也告诉我们,可以在临床上使用三个指标同时诊断。
Notice
本文在讨论中,给目前的外泌体miRNA研究提供了几点建议:
1:在血液miRNA,或者血液外泌体miRNA的测序中,U6或者RNU6B并不能作为稳定的内参,作者建议使用平均值做均一化较好。
2:作者认为外泌体中的miRNA比游离的miRNA更具有标志物的潜质。
3:后期的统计分析中,需要多统计学方法相互验证,单变量分析与多变量分析可以结合起来使用。
媛&荧丨编辑
图片及视频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