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充质干细胞移植(MSCT)已被用来治疗人类的疾病(如红斑狼疮),但其成功的详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第四军医大学金岩教授团队携手就职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南加州大学的施松涛教授团队一起深入探讨了MSCT改善红斑狼疮引起的骨质疏松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11月刊的《细胞代谢》(Cell Metabolism)上。
在本课题中,研究人员证明,MSCT会挽救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的功能并改善Fas缺陷的MRL/lpr小鼠(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的骨质疏松。机制研究表明,Fas缺乏会引起miR-29b无法释放,因而提高了细胞内miR-29b的水平,并会在MRL/lpr BMMSCs中下调DNA甲基转移酶1(Dnmt1)的表达。这会导致Notch1启动子的低甲基化并激活Notch信号通路,转而损害了成骨细胞分化。不仅如此,实验还发现,由MSCT分泌的外泌体,会转移Fas到受体MRL/lpr BMMSCs中,降低细胞内miR-29b的水平,这会恢复Dnmt1介导的Notch1启动子的甲基化,从而改善MRL/lpr BMMSC的功能。
上述研究结果揭示MSCT挽救MRL/lpr BMMSC功能的途径:通过再使用供体外泌体提供的Fas来调控miR-29b/Dnmt1/Notch表观遗传级联反应。
此项目中的microRNA表达谱芯片分析由联川生物协助完成
背景说明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由于自身反应性细胞和抗体的产生引起的以慢性炎症和多器官损害为特点的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的发作及缓解。近年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低骨密度和脆性骨折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广泛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可以增加骨折的风险,并且大量临床研究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易发生骨质疏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是多能的干细胞,即能够自我更新并分化成多种细胞类型,包括脂肪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BMSC的植入能够有效增加局部骨量,提高骨密度,改善局部骨质疏松情况,可纠正骨代谢失衡,减少骨量丢失,增加成骨,为局部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参考文献
Liu SY, et al. (2015) MSC Transplantation Improves Osteopenia via Epigenetic Regulation of Notch Signaling in Lupus. Cell Metabolism. 22, 1-13.